?
芙蓉姐姐现象”上来,其背后实际上是社会深层心理的一种潜意识的反映,其中包括了存在价值的去审美化、社会自我嘲弄、网络时尚的时代烙印等丰富的涵义。
在并不美丽的芙蓉姐姐的话题中,全社会在一些有关隐私、梦想、不公平、偷窥、恶俗或者呕吐等方面得到一定的自我满足,但是随之而来的,难道不是第二波对于社会深层心理需求的满足吗?
正统的“偶像文化”被推到极致后,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芙蓉姐姐”们正是乘此风而起,在民众的集体狂欢之后,最终走上了所谓的反偶像的路子。反偶像背后,其实隐藏着 “反智主义”思潮。而今天大众文化中的“反智主义”,则是作为一种搭乘网络快车,对抗主流和精英文化解构一切的“亚文化”“泛文化”而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