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历史:美苏皆为敌!中国实施了这个战略工程,迁徙上百万人,移植上千工厂…美苏皆为敌!中国实施了这个战略工程,迁徙上百万人,移植上千工厂…

从1964年到1980年,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极为罕见的一幕在中国发生:

当全球工业发达国家按照煤铁复合型、临空型和临海型的布局原则,尽量向着交通发达,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方便的地方集结时,中国上千大中型企业却从东部和北部,纷纷迁往偏僻闭塞的西南和西北;

当城市化进程在全球日益加速时,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工人、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召唤下,从大城市钻进了小山沟。

这就是“三线建设”,短短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中西部工业化的“加速器”。

在那个年代,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人之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又是如何展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美国曾计划炸毁中国的核设施

“当年为什么进行三线建设?”现在很多人可能会有此一问,在和平年代生活久了,人们很难想象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数十年缠斗。在日益升级的核军备竞赛中,两个超级大国都手握可以把地球毁灭好几遍的核武器。而当时的中国,与美国长期对峙,又与苏联关系恶化,处在两个超级大国核威慑的阴影下,让人隐隐感觉,危险在渐渐逼近。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

1994年美国解密的一批档案证实,1964年4月白宫曾秘密起草了一份与中国有关的绝密报告,内容主要是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建议对中国罗布泊核基地进行彻底打击和摧毁,设想的方法是,台湾方面派出特种部队,美国出动运输机,直接对大陆后方核基地进行袭击。

当时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四个月前,中国原子弹同步聚焦技术关成功突破,这让美国大为震惊。

除此之外,1964年的中国边境也不太平——

8月,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越战”,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东部,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不甘失败,时刻不忘反攻大陆;西部,中印交恶,摩擦升级为小规模战争;北部和西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以往因背靠苏联而倍感安全,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老大哥”便成了最危险的敌人。

抗美援朝的硝烟味道并不遥远,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环境足以让中国警觉。

更让人担忧的是,当时中国并没有自己可靠稳固的大后方。

中国古代几千年都处于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游牧民族,而东部的浩瀚大海则形成可靠的屏障,十分安全。

但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就转了180度的大弯,从1840年到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富庶区域和经济文化中心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地区。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的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布局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正是看到了这些,毛泽东开始酝酿调整中国工业布局的宏大构想。

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所以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此后不久,全国上百万人从沿海来到内陆城市,开始了“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就是想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对整个经济与文化进行再造。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体系,可以保持中国工业化进程不被彻底打断,这样,即便遭到强敌夹击,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然后伺机反击。

1964年9月,当中国核试验已经箭在弦上时,经过一番犹豫后的美国人最终没有按下战争按钮。

“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进行秘密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有风险。”

然而,此时安静荒芜的中国西部已因数以万计年轻人的到来而沸腾起来,整个西南、西北地区的命运,以及数万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2

迁徙百万人、移植上千工厂的神秘行动!

1964年的中国西部荒芜宁静;1964年的中国东部热情喧闹。

热情似火的人们、耳畔时常响起的革命歌曲,还有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建设标语,为那个时代注入了无限激情。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燃起了无数青年的西部创业梦。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民工等,伴随着这首《我们走在大路上》,开始了他们的迁移,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 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 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歌曲中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

与今天人才从西部向东部流动相反,在这场由国家推动的人口迁徙大潮中,东部沿海地区扮演了人口输出的角色,输出的同样是那个年代的精英,他们技术过硬,而且有某项专长。

很多人都是第一天被批准可以去,第二天就开始做准备,第三天背起行李就走了。

“当时也没说我去跟爱人商量商量,也没跟父母商量商量,就是自己决定去,组织科问有什么困难时候也回答没有,认为提困难就是一种羞耻。”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西南、西北,很多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用缝纫机缝衣服就算很先进了,仅仅依靠自身基础实现工业的发展,几乎就不可能。

所以很多从东部迁来的工厂,基本整个厂被“连根拔起”,往西部移植。但这不是说搬就能搬的,肯定是道阻且长,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工厂的选址问题。

当时,“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靠山”就是要求企业远离大城市,去偏远不易受敌人攻击的山区;“分散”就是不能太集中,比如一车间在这个山沟,二车间就得在那个山沟;此外,高精尖工业不仅进山,还要钻山洞,比如三线兵工厂中的“国营147厂”,就是依山势而建。

在重庆三线兵工厂中,最重量级的要数位于白涛镇的“816核工程”,这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核工程基地,也曾是一个重大国家机密!

在当年不断恶化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一的核反应堆甘肃“404厂”已经受到了战争威胁。于是,我国开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生产基地。重庆白涛镇比较隐蔽,地质结构稳定,且靠近乌江,能提供大量的冷却水,成为合适的核原料基地。此后,白涛镇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后来出版的地图都不再标注白涛镇。

这些洞穴不仅高大,而且安全牢靠,设计时可承受200万吨原子弹的破坏力。

816核工程有十分严格的保密纪律,所有进厂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大部分工人在山洞工作了半辈子,却从没在里面完整地走过一圈。

当1984年6月工程接近完工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作出了军转民的战略改变,816核工程建设者也收到了停建通知,这让他们始料未及,很多建设者痛哭流涕。

有人说,816工程因和平而建,又因和平而停。

2009年4月下旬,816核工程以旅游景点身份对外开放。

有媒体曾采访参与816核工程建设的老人,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已丧失了部分思维能力,有时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但始终没忘自己保卫者的身份,一听要采访,神志突然清醒:“这是党和国家的机密,我无权告诉你。”

也有人想写一本相关的书,让国人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的事情,为了写书,他寻访了很多当年的建设者。但他发现,直到今日很多老兵还在坚守着当年的承诺,对为之流血流汗的816核工程守口如瓶。

他们都不知道:816核工程已经解密十几年了,连基地都对外开放了。

除重庆外,豫西、湘西、鄂西等三线地区也都有常规兵器生产基地,湖北、四川、陕西等还能生产军用汽车、坦克,这样就基本形成了内地常规兵器生产体系。据统计,到1980年三线地区生产的常规武器已经能占到全国的一半多。

当“三线建设”已成往事

当那些千里转战的三线建设者们已经习惯了三线地区的生活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批的军工企业面临着艰难的军转民阵痛。走出封闭世界,跳入商海,面对扑面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他们一时措手不及。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合并了,一些企业停办了,一些企业则选择了迁出,也有很多企业通过改制、转型、重组后重获新生。

今天我们知道的攀枝花钢铁集团、重庆长安汽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水电站等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者间接产物。

很多人发出疑问:最后并没有发生战争,三线建设究竟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众说纷纭的见解,但如果我们把“三线建设”放在历史长河中,对各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这样一句话也许是合适的:三线建设使我国建立了巩固的西部战略后方,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成绩是主要的;同时,在当时的环境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偏差。

先来说成绩,最主要的就是把西部带入了工业化时代。

从1964年到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国防工业和科研建设投资累计近200亿元。1963年西部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工业总产值占全中国的10.5%,到1978年上升到13.26%。

许多交通不便甚至与世隔绝的地区通过三线建设得以与外界联系起来,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也有效缩小了东西差距。比如,成昆铁路的修通,使沿线凉山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了50年。

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西部荒山僻野中拔地而起,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过去都是山沟野岭,现在发展为著名的钢城、煤都、汽车城、镍都。几十个古老的县被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现代化工业科技都市和交通枢纽,如四川绵阳、德阳,贵州遵义、安顺,云南曲靖,陕西宝鸡、汉中、铜川,甘肃天水、青海格尔木等。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横贯上万里,即使入侵者在东部公海发射导弹,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西部地区,飞机则要花更多时间,短期内不可能摧毁中国西部崇山峻岭间的各个军事基地,拥有强大后方,完全能对入侵者形成有效威慑,在持久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但毋庸置疑,由于“靠山、分散、进洞”的原则,企业选址不少选在不利生产的地区,且由于缺乏论证,上马过急,很多三线建设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下图一、三线地区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也能看出这一点,三线地区的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总产值、百元全部资金实现利税均不及一线地区的一半,这也造成了后来诸多三线企业在市场化的大潮中举步维艰。

到了今天,三线企业已成为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而一批又一批的三线人,也早已不再年轻。

但当年他们无反顾地跋山涉水,扎根在大西北、大西南的深山峡谷中,这段史诗般的历史,是我们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印记。

向伟大的三线工程和三线人致敬!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静动花开 | 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