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退休教师刘国方筹办民俗博物馆,一心想留住农耕文化记忆

 

 

有一片农田

在童年的歌谣里

布衣沾满汗,菜根飘着香

夕阳下的稻菽翻起浪

锄头伴泥土,纺车吱呀响

房顶上有炊烟微微荡

有一片农田

在细碎的光阴里

墙头豆秧长,小路花芬芳

树荫里妈妈正纳鞋忙

蛙声蝉鸣还在耳边唱

——题记

老屋场景

 

牛拉车场景

每个人都有故乡,曾经的生活和记忆就在那里,特别是从远古吟咏而来的农耕历程,含着乡间村野的老味道、老风情,也含着我们最深的乡愁和思念。

只是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中,传统的农耕生活、曾与人们密不可分的老物件,在世事的不断变迁中都成了令人追怀的记忆。那些盛满了很多人童年往事的物件和场景距离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太远,正逐渐沉寂和消失。

正是为了留存过去的农耕文化遗产,唤起人们对农耕生活的美好回忆,也让青少年了解先辈曾走过的艰苦岁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南阳市十中退休教师、书法家刘国方从五年前便开始收集农耕时代老物件、发掘整理农耕历史,如今,已收集各种物件一千余件,“千年古镇铜瓦店民俗博物馆”这一公益性博物馆正加紧筹办。

 

各种老物件

全面展示农耕历史文化

耧、锄、耙、铡刀、纺车、织布机、蒸笼屉、架子车、木工的锯子刨子……刘国方筹建的博物馆就在宛城区瓦店镇逵营社区一处拐角楼上。一进门,便看到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农耕老物件。

这些老物件,是今年67岁的刘国方在五年内一点点地从南阳各地收集来的。五年前,他看到有人翻盖新房,嫌老屋里闲置的许多老物件碍事就一一丢弃甚至销毁了。刘国方觉得很可惜,也意识到生活中的老物件已经越来越少了。于是,他萌生了收集老物件办公益博物馆、办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开始留心瓦店镇及周边的老物件,特别是发现有盖新房子的人家,便赶紧过去瞅瞅。再后来,他开始逛古玩旧货市场,还跑到新野、淅川、内乡、社旗等周边县(市、区),走访各村各户,回收老物件。

刘国方(右)向大家介绍织布机

铡草的铡刀,播种的耧车,磨面的石磨,喂猪喂牛的槽,扬场用的木叉、木锨……这里,农耕生产的劳动工具应有尽有。油罐,盐罐,腌咸鸡蛋的罐,水缸,煤油灯,老式铜火锅……这里,农耕时代的生活用具到处都是。老式木壳电视机,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二八式自行车,各种录音机,蜜蜂牌老式缝纫机……这里,旧时“金贵”的“大件”或时髦家电不时可见。还有一个个手工煤球机,还有旧时木工做家具用的凿子、刨子、铲子、墨斗等传统工具,还有各式各样的编筐……曾几何时,这些老物件与我们或我们的老一辈生活密不可分,它们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产中的必用物,是经过老一辈人一代代的精心打造而传承下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是人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不同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刘国方说。

为了收集、购买这些老物件,刘国方已经投入了30多万元。目前1200平方米的展厅,是瓦店热心人士鲁国甫无偿提供给他使用的。为了把博物馆办起来,刘国方用心良苦,做了展厅相关规划,规划了纺织展区、劳动工具展区、布匹展区、粮仓展区、砖瓦建筑模具展区、日用品展区、渔具展区、交通工具展区等数十个展区,并制作了不同历史年份的展板,希望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历史,了解过往,知道老一辈生活过的往日家园究竟是什么样子。

 

刘国方(右)介绍老式农具

生活小场景

重现昔日农村民俗风情

老物件如今在我们的生活和视线中渐行渐远,然而,它们身上铭刻着一代人的成长史,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场景,透着母亲身上独有的味道和温暖,透着总是剪不断的乡愁。刘国方在打造民俗博物馆时,致力于用小场景打造,以此来重现昔日农村民俗风情。

在老式农村厨房场景中,一个砖砌的锅台,两口铸铁锅,一台风箱,老式木拍子,蒸笼,水缸,水桶,火钳,箅子……过去人家的一日三餐,就是在这样的厨房里做成。老式客厅里,放着条案,八仙桌,太师椅,挂着《益寿延年》画;卧室场景里,放着一张清代雕花顶子床,还有放衣服的木箱,小木桌、小木椅、老座钟等。刘国方还特意从外地买来了“牛”“驴”“鸡”等造型,于是有了戴着牛笼嘴的“黄牛”拉着牛车、“小毛驴”拉着石磨等场景。在一楼的一角,甚至修了一座茅屋,草房顶、土坯墙,门是极有年代感的老式旧木门,茅屋一侧,还修了一个小型鸡舍……一个个场景,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传统农耕生产生活风貌,让人嗅到了岁月以原生态形式散发出的往日气息。

老式木工工具

 

对刘国方来说,退休后致力于自己热爱的书法研究再好不过,收集农耕老物件原非自己的爱好,但在他看来,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渐行渐远,必须赶紧搜集、保存农耕时代老物件,不能等它们消失了才感到它们的珍贵。“办博物馆,就是想让孩子们认知农耕工具,知农事、晓农节,体验‘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刘国方说,“这些老物件、老工具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明的东西,希望孩子们看到它们,知道是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创造了幸福,也努力去学习和劳动创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他也期待有关部门或有能力的人能够支持这个公益性的博物馆,把更多的老物件收集过来,让博物馆早日免费对外开放,让这些珍遗的记忆,走出乡间的寂寞,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手工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向阳文思书屋 | 观察,思考,品悟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