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网络。
日本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神秘主义。独特,是因为它借助禅的形式表现出生活于现实中的日本人的自我的内心世界。日本人纤细而哀愁的精神气质是属于东方古典世界的禅宗的思想和审美风格。日本的美在清冷与寂寞,美丽与幻灭,性感与纯情,快乐与死亡,永恒与无常中体现无遗。
?? 禅,佛教名词“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派别的一支,由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授禅法 而创立,后分为很多派别,南宋以来,唯临济,曹洞两派盛行,且流传到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一、物之哀
?? 世人认为日本消化了中国文化,创造出独特的 文化精髓是在平安时代,这个时代最具支配的审美观是“物之哀”。是指一种“物心合一”的意识,以“意”来表现悲哀与同情,爱怜浑成的感动情绪,具有优美、纤细、沉静等特殊的关照意义和情趣意义。
?? 这种审美精神是由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来开拓和 完成的。里面的众多人物陷入苦海进行反省时,都进入“善恶不二”、“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紫式部的 目的虽然并不是宣扬佛教,但却处处流露出悟道,弃恶的味道。《源氏物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范围极广,和歌自不用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 不断从它那里获得美的精神食粮。
二、恬静
? “恬静”是战国时代结束后在人们寻求恢复内心平静的时代里,得势的町人所具有的审美观,是从 崇尚“和苑寂静”,敬重“古雅”、“闲静”的茶道中产生的审美观。指潜在内心的丰富情趣,极其狭隘、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千利休的草庵式空寂茶的精神,是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视茶 道为佛道,通过禅宗与茶道的结合,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发现“空寂美”的存在,形成具 有时代特色的“茶道”。以茶会友,“一味同心”,构成了日本民族“茶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至今,“空寂”茶道仍然是日本文化的一颗明珠。
??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要比一百朵花更美。日本的插花名家池坊专应也曾“口传”:“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象,瞬息呈现千变万化之佳兴。正所谓仙家妙术也。”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就要插冬季的花,比如插取名“白玉”或“佗助”的山茶花,就在许多山茶花的种类中, 挑选花小色洁,只有一个蓓蕾的。没杂色的洁白,是最清高的最富有色彩的。然后,必须用几滴水珠滋润它,让它带上露水,晶莹欲滴,在茶室微暗的光下, 从这种沉静的色泽中,可以想象出无限纷繁的形和无限多采的色。五月间,在青瓷花瓶子里插上一株牡丹花,这是茶道中最富丽的花。这株牡丹仍只有一朵白蓓蕾,而且也让它披上露水。很多时候,不仅在蓓蕾上点上水珠,还预先用水润湿插花用的陶瓷花瓶。在日本陶瓷花瓶中,格调最高,价值最贵的古依贺陶瓷,用水濡湿后,就象刚苏醒似的,放出美丽的光彩,同花上的露水相互辉映。茶碗使用之前,也先用水湿过,使它带着润泽,这成了茶道的规矩。由插花而悟道,唤醒了日本人的美的意识,大概也是这 种心灵使得日本人在长期的内战的荒芜中得以继续生活下来吧。
三、闲寂
?? “闲寂”乃是以松尾芭蕉为核心的俳句世界中 所谈论的美学意识,意指寂静孤高的心境。芭蕉是徘人,也是禅僧,他的禅文化精神贯穿于他的俳论和俳作。芭蕉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这种禅的精神 创造了“闲寂”的风雅美。句曰: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跃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从芭蕉的“俳眼”来审视古池、青蛙入水、水声三者, 可以想象,幽寂的古池,青蛙猝然打破了这一静谧的世界,水声过后,古池水面和四周又恢复了宁静。一瞬间,动与静完美结合,表面死一般沉静,内里却蕴育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无穷的奥秘以及作者内心的激情。这种纤细的、风雅的、敏感的美不是在 永恒的孤独精神中是不会产生的。
? 进入镰仓时代后,武士阶层取代贵族成为政权的中心和新文化的担当者,创造出朴实刚健的武家 文化。武士的兴起使以武器、武具为中心的工艺品受到特别的重视,造型越来越美,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在佛教世界里,禅宗受到武士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欢迎,并迎来水墨画的繁荣。日本的水墨山水画 深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为宗旨的禅宗精神的影响。最大的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和省笔,这种余白不是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不用“心眼”是感受不到的,完全体现了日本的“空寂”的艺术精神。其中雪舟的画常常运用寥寥几笔的淡墨和几道或浓墨或浓淡有致的线条,淋漓尽致地将日本四季山水的内在神韵写意性地表现出来,富含日本传统风景的抒情风韵,使日本山水画臻于完美的境界。表现佛教的“西方净土”或水墨丹青中的枯寂 世界而创作的山水庭院,体现了武家文化的造型美。
?? 日本文化最具象征性的标志可以说是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是受禅文化精髓影响最大的庭园艺术。所谓“枯山水”的造园法,就是仅仅用岩石、白沙、苔 藓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发挥象征性而构筑的,通过“砌垒岩石”来表现现场没有的山川景致及大海的激浪微波。可以说,这种造园法是从禅宗冥想中诞生的,它将庭园的空间简单化,由有限进入无限,以引出一种“空寂”和“幽玄”的情趣,无与伦比地表现 了“空相”即“无相”,成为日本特有的象征性石庭艺术。
?? 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仍是至简至素,以及与自然 的协调和谐。受禅宗“无中万般有”的文化精神的 影响,室町时代末期建成的银阁寺拥有银一般沉静的美,这种美可以用“空寂”和“闲寂”,或者枯淡来表现,因其简素和纯雅而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和尊敬。由智仁天皇于1620年兴建的桂离宫又称天皇的“无忧宫”,排除一切人工装饰、涂色和多余之物,布局简洁利落,一切顺其自然,将其推向朴素、简明的极 限,展现了一副地地道道的日本式建筑风景,是纯粹日本建筑艺术的典型,是日本人的自然观与禅宗思 想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幽玄、恬静和闲寂的世界。
?? 另一方面,从战国时代至桃山时代,以强有力的 中央权力为背景,形成了以创意奔放、富丽堂皇为特点的战国文化。当时出现的金阁寺就是这种文化和 审美价值的取向。它反映了将军对建筑和色彩的审美好尚,其指导思想是夸耀恢弘壮伟的外表下所蕴 涵的高贵权势和威严力。但却有违日本传统建筑艺 术的简约精神。也许由于这个原因, 1950年一个年 轻寺僧出于对金阁的反感,放了一把火,将金阁这座 具有500年历史的古建筑付诸炬。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这一事件为主题,写了著名小说《金阁寺》。他 还说:“对我开说,被焚烧殆尽的金阁寺并不具有多大的魅力。只记得小时候所看到的,但没有留下很 美的记忆。”稍后于日光建成的东照宫沿袭了桃山时代的豪华色彩,代表将军建筑艺术的追求。但东 照宫奢华的金与鲜艳的红,与周边郁郁葱葱的绿很不协调,拉远了艺术空间与自然的距离,这有违乃至 破坏了日本建筑至简至素,以及与自然调和的审美传统。安土桃山时的“南蛮文化”虽然成为日本文 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那种充满西方味道的奔放感和力度感却够不成日本人的审美主体,与日本 纤细、内敛、细致的传统审美理念是相悖的。
?
四、“倜傥”与“幕内便当”的审美观
?? 将如此传统审美观与近代文明加以调和,并将 其华丽地表现在现代物品上所形成的美感就是荣久庵宪司所说的“幕内便当审美观”。幕内便当是由米饭与烹煮、烧烤的食物及酱菜等各种各样的菜肴一点一点地漂亮地搭配在一起做成的。每种材料单看之下都是极普通的食物,但是,就整体而言它体现了调和的美感,极其美丽,严丝合缝地放在狭小的盒子里,呈现出“恬静”、“闲寂”乃至“倜傥”的精神, 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同时味觉机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幕内便当”的审美观同样展现于世界上颇受青睐的,小型包装且设计出众的家电产品、摩托车、汽车等产品上。而且也可以说他们同样存在于 日本占领先地位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极其微小的世界里。
?? 总之,不管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还是千利休的空寂茶,芭蕉的俳句,宗祗的连歌,或是雪舟的水墨画,不仅贯穿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而且在里面仿佛还可以听到禅僧的宗教的心声,抚触到其中的一颗日本心。东方古典世界的禅的思想和审 美风格在日本文化中可谓俯首皆拾,充分渗透到日本美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