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艺之城的来龙去脉

看过《阿甘正传》的,应该记得他女友珍妮就做过一段嬉皮士,看起来又有爱又有点不太正常,他们通常穿着喇叭裤或波西米亚的衣服发饰,反对战争、不工作,常聚在一起弹吉他、吸毒、滥交,喜欢民谣和摇滚,热爱浪漫自由的乌托邦生活,经常喊着“要做爱,不要战争”(Make love not war)、“在一起”“各干各的事”等 ,在全世界一边搞文艺一边东游西荡,空余之余就拉人头一起搞性解放。

嬉皮士的诞生,跟美国二战后生活富裕有莫大关系。

1945年美国出版了一本普及读物,叫《婴儿与孩童抚养常识读物》,在贫穷年代孩子能养活就靠造化,只要日子一富裕,每家每户都把孩子当宝贝养,美国父母都照着这本书养娃,注重子女个性自由、随心所欲,这种放纵式的教育,致使这波娃长大了不喜欢服从权威,也讨厌按规矩出牌,加上音乐文学思潮涌动,催生了1960年代的嬉皮士人群。

反越战是嬉皮士运动的催化剂,反战歌手Bob Dylan、Arlo Guthrie、Joan Baea的音乐使嬉皮士的文化飞速传播,巅峰时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有50万人参加,据说还有100万人被堵在过来的高速公路上,三天时间的摇滚节日,从8月15日到18日,嬉皮士们尽情享受音乐、大麻、性爱,被称为嬉皮士们的终极狂欢。

但这波运动在欧美来得快也去得快,传统派怒斥嬉皮士们就知道成天瞎搞,堕落不负责任,许多州干脆立法禁止举办同类音乐节。

嬉皮士在欧美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毕竟一帮小年轻不工作,天天聚在一起抽大麻玩摇滚,社会人怎么看怎么别扭,而几乎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办的同时,在好莱坞比弗利山庄,发生了狂热嬉皮士“曼森家族杀人案”。

曼森老妈是一名职业妓女,老爸压根不知道是谁,由于老妈常年蹲局子,归阿姨和姨父养大,他姨父又常年虐待他,使曼森从十岁就在外流浪,靠小偷小骗过活,跟老妈一样常年坐牢,人生观基本已经毁了。

33岁时曼森在旧金山街头打流,遇到一群无知的年轻嬉皮士,他用丰富的江湖老油条经验,压制这帮年轻人幼稚的小脑瓜,年轻嬉皮士们被他那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智慧言辞震惊到了,大家视他为心灵导师,男的贩毒、女的卖淫供养他。

这个组织越搞越大,搞成一个60人的小邪教团体,曼森给年轻信徒吃迷幻药,高喊爱与和平,然后在赞美声中开始飘了,要带着信徒们搞事情,在1969年8月9日曼森家族集体上头,冲进洛杉矶著名导演波兰斯基的家里,残忍虐杀了4个上门的朋友,又将波兰斯基怀孕8个月的大明星妻子莎朗·塔特捅了16刀再活活勒死。

看着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昆汀的《好莱坞往事》讲的就是这件事。

这回惹到干传媒的人,影响力可不小,事发后经传媒发酵,整个嬉皮士人群的口碑算是彻底毁了,社会上没法混了,走到哪都被人吐口水,这些年轻孩子本来就大多出生于中产家庭,胡闹完这阵子,都老老实实被父母拎回家上班去了,有钱的继承家族事业,没钱的成了打工人,嬉皮士就这样从欧美主流慢慢消失。

是从欧美消失了,但并没有在全世界消失。

虽然大部分嬉皮士开始挣钱成家,但还有少部分嬉皮士一直坚持了许多年。

他们在欧美不受待见,就开始降维打击,去对欧美文化盲目崇拜、刚好生活成本又极低的发展中国家。

开始的时候,他们成群结伙,聚集在东南亚,后来,他们又顺着中南半岛,来到了大理。

如果你光看官方描述,会这样写:欧美嬉皮士喜欢大理温暖的气候和友好的原住民,因此常年在此定居。

其实这些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大理曾经盛产上好的大麻,嬉皮士们是奔着大麻来的。

大理有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气候温暖,风气纯朴,这些都是事实,但真正吸引嬉皮士定居的,肯定不止这么简单。

云南各少数民族,一直将大麻当成经济作物种植,苍山上的大麻质量尤其好,大家用它做麻衣,拿火麻籽当零食吃,还用籽来炼油,甚至拿来制药治疗便秘。

据一位植物学博士反应,大理原本种植的大麻叫火麻子,并不能制毒,真正能制毒的是印度大麻,大理在1980年代后兴起的大麻,很有可能是嬉皮士发现这里适合种植大麻,带过来的能制毒的大麻种子。

因为云南本地人不抽大麻,一直到欧美嬉皮士到来,才兴起了这股妖风。

“那时候云南旅游业刚刚起步,1983年才有洋人背着双肩包过来,”一位大理老人家,跟我坐在大理一处小院暖洋洋的阳光下,一边伸手抚摸脚下的小土狗,一边眯着眼睛聊起往事,“他们看到大理这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大麻,苍山上也到处是野生大麻,喜出望外,就一个接一个地从东南亚过来了。”

聊了半日,老人还带我走进大理古城,说要带我见一处地方,我那时刚在玉龙雪山拉伤了膝盖,一瘸一拐跟着他,来到一处叫洋人街的街道,老人指着街头牌坊说:

“这些洋人在大理租房生活,还有些人在这条街上开酒吧和咖啡馆,白天洋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喝咖啡,就有了大理的这条洋人街。”

他们在大理租房便宜,有大麻抽,领着国内的救济金就能过活,在1980-1990年代,还有好多中国文艺青年崇拜他们,追随他们而来,这种神仙日子哪里去找?便赖在大理不走了。

洋人也带洋人,来大理的也不仅仅是欧美嬉皮士,慢慢也有了欧美其他正经搞文艺的,大理口碑日渐传到海外,外国人越来越多,尾随而来的中国文青也越来越多。

慢慢地,大理聚集的文青越来越多,大家租一家乡民院子,开始每天画画、弹吉他、喝咖啡、晒太阳、抽大麻的生活。

但我在2023年1月去到大理的时候,既见不到洋人,也见不到大麻。

“十年前还有许多卖大麻的,”一位本地年轻人跟我比划,“很便宜,50块钱能买一沓。”

“那现在怎么见不着了?”

“禁毒呗,都给收拾了,”那年轻人说,“现在铲除1000株大麻,奖励200块。”

我查了下资料,2014年《南方周末》确实报道过大理过去的大麻盛景,每年大麻丰收季节,丽江和大理就挤满了欧美嬉皮士,严重时,“昆明、大理、丽江的酒吧和街头,随时能碰上兜售大麻烟的人。”

原来在欧美媒体的报道里,大理被称为“大麻之城”,不过云南省政府得知后十分重视,花大力气,将大麻产业彻底给剿灭了。

“因为没了大麻,所以国外的嬉皮士全跑了?”我问那位大理老人家。

“没大麻是主要原因,”老人家说,“次要原因是这些嬉皮士都穷得要死,大理和丽江的物价上来了,他们吃不消,部分回国了,部分去老挝了。”

外国的文青和嬉皮士走了,但大理的文艺惯性还在,名头已经打响,大理的风花雪月已深入人心,中国的文青们越聚越多,最后,大理便自然形成了一座文艺之城。

一位大理本地人告诉我,原本中国的文青们在酒吧唱歌为生,大概在2013年,他们走出酒吧,就拎着一瓶啤酒,坐在人民路路边边弹边唱,以这种方式,渐渐形成了各个小圈子。

大理真正形成自我特色的文青氛围,大概也就十年时间。

2023年初,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又带火了民众对大理的浪漫主义期待,去到大理旅游的人,已经人山人海。

农历大年初三的下午,我经人介绍,一瘸一拐来到大理床单厂艺术区,在这里,见到了活生生的文艺青年们。

他们衣着打扮比常人更鲜艳些,在这里摆摊算命、卖面包、卖蛋糕、卖咖啡、卖原创绘画作品,还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听别人弹民谣。

我点了一杯咖啡,混进人群里,晒着温暖的阳光,默默地坐了一会。

在我周围都是美好的事物,是音乐、是阳光、是茶点、是青春。

然而我已经多历世事,不再只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了,我知道大理这种文艺氛围形成的背后,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是越战、是嬉皮士、是曼森案、是大麻、是西方文化曾经对我们的巨大冲击,以及地方发展后的自我管理、自我文化氛围的形成。

大家来到有风的地方,享受美好的生活,但大家都不知道,大理有那么漫长去芜存菁的文化进化史。

我在大年初三温暖的阳光下,坐在大理床单厂的人群里,我一边喝着咖啡听着民谣,一边却看到历史的涓涓细流,正缓慢而有序地,从眼前一点点淌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向阳文思书屋 | 观察,思考,品悟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