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城市里看海

近年来,多次出现内陆城市看海的景象…
截至2012年7月22日凌晨2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雨量。此次降雨最大点在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519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2毫米。据报道,目前有10人在北京大雨中丧生。截至22日1时30分,各山区县共组织14152人转移。(7月22日央视)

“北京风光,千里波涛,万里泥沼。望二环内外,惟余莽莽,三环上下,洪水滔滔。”北京暴雨后,有网民赋诗描绘。毫不夸张地说,北京真正变身北漂了,“海景现房”“水城威尼斯”“打开窗户看海”……网络上,一个个生动比喻无情调侃了北京城雨后的狼狈,表达了对这种荒诞景象的不满。

很难想象,一场强降水就把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打回原形,不仅造成财产损失和生活不便,还带来10人死亡的惨痛结果。官方数据中,先是宣称40年不遇,后又更改为61年不遇,似乎只有“N年不遇”方能诠释如此出人意料的灾难性后果。而近些年来,夏季可以在窗边看海的内陆城市并不鲜见,官方也总在第一时间喊出“N年不遇”。

诚然,雨太大是摆在明面的事实,但责任显然不能全推到“N年不遇”头上。建设一座城市,不是摆弄一座沙雕,各种潜在风险都需要考虑周全,并以造福子孙万代的高度去重视,运用时代最尖端的科技水平,把隐患降到最低。就在北京化身汪洋的时候,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据《法制晚报》报道,在这里,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只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集雨排水工程。

无独有偶,江西赣州也因古人遗慧而受益,这座号称千年不涝的城市,至今沿用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青岛老城区也从来不惧暴雨侵袭,原因是百余年前德国人在此修建了当时世界一流的排水系统。在西方电影中也可以常见一些关于城市下水道的镜头,里面宽敞得能够容纳数人并排行走,不少流浪汉甚至就住在下水道里。美国科幻大片《哥斯拉》中,身躯如同巨型恐龙的怪兽哥斯拉就曾在下水道里生活并产卵。这些发达国家的下水道,大多建于100多年前,一次性投入,子孙后代都在受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静动花开 | 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