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河南东北角伸向山东的部分的行政变革

地图上看,台前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北角,很像一把利剑,插入山东腹地之中,而范县县城周边全是山东地界,这真是一个尴尬。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条河惹的祸
几百年前,由于黄河的泛滥、决堤、迁徙,孕育出了一条河道的雏形,经过后人改造和引流,最终形成了长达二百多公里的金堤河。

作为黄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支流,正常的时候,金堤河水都会下泻到下游的山东,流入黄河。

但是如果遇到黄河也涨水,水平面超过了支流金堤河,那麻烦就来了,大量河水无法进入黄河,直接堵在处于下游的范县和寿昌县,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汪洋,两岸百姓则深受其害。

因此,一到了洪水期,山东的范县就在边界围栏筑坝,拦截上游洪水。如此一来,金堤河水直接被堵在上游,位于上游的河南地界就变成一片泽国。

事实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如果是两家人,都肯定不想被水淹,山东范县的操作是完全为自己家,无可厚非的。

如果大洪水来了,我们不堵,那么你们河南的水全到了山东地界。

如果黄河不涨水,河面低于金堤河水位,完全没有问题,顺着黄河就走了。

但是黄河涨水,金堤河水根本入不了黄河,而且水位还被抬高。

那么我们不堵上游来水,结果就是水堵家门,淹得一塌糊涂。


上游的河南人认为,你们这些人太损了,不让水走,全堵在我们家门口了,没法活了。

于是,数百年来,这一直是两省难解的题。

上游的河南和下游的山东一直是在拉锯战,而且矛盾越来越大。

毕竟在农业社会,一切靠着土地吃饭,一旦水淹田地,那就是颗粒无收。

这意味着没有收成,也就没了饭碗。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事摊谁身上,谁都着急,甚至拼命。

因此,上游的河南人也好,下游的山东人也好,都不想让步,也不会让步。

几百年来,山东人和河南人在金堤河的上下游较劲,但1963年夏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改变了一切。

当时整个金堤河流水普降暴雨,一天最多降下了300毫米。

而且数天雨水基本没有停歇,总降水量达到了600毫米。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地方光下雨,不排水,那么水深可以达到6米。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沟满河平,水无去处。

当时,即使是下游的山东加固堤坝,也于事无补,范县三道拦水坝都被毁,上游洪峰全部泄入寿张县河段。

当时寿张县金堤以南瞬间一片汪洋,台前村至孙口村一带水深达1.5米以上,墙屋倒塌无计其数,财产损失无数。

最后,解放军拼命营救,派出舟桥部队,动用大批橡皮船紧急营救村民。

最终用数吨炸药将临黄大堤张庄段炸毁,让金堤河洪水流入黄河,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次灾害让下游的山东更害怕了,于是范县决心重修拦水坝,对原坝加高,以防后患。毫无疑问,此举于己有利。

但是,这么做给上游河南带来了更大压力,如果再来这么一次大雨,下游堵住去水,水流不畅,那自己家不成了泽国。

一个省、一条河
当时,解决金堤河水的出路问题,势在必行。于是,就是我们看到的文章开头的行政区划调整。

国务院于1964年2月29日“特急国水〔1964〕86号文”决定,采取区划调整的办法解决两省之间水事矛盾。

1.河南省给山东一定补偿,将东明县划给山东。

2.撤寿张建制,金堤以南五个区并入范县,同时将寿张、范县两个半县合并而成的范县,划归河南。


如此调整后,当时近40万人的金堤河两岸山东人都变成了河南户口。

如果保上游,弃下游也不存在山东的利益受损,也更加好协调补偿的问题。

此后,金堤河水畅行无阻地流入黄河,两省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上游地区摆脱了长期涝灾之苦,涝田变良田,连年丰产、丰收。

1974年,河南又分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立了台前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静动花开 | 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