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为何弃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主编戴逸:现在专家水平有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人们熟知的二十四史都是由后来的朝代修成的。从古至今,二十四史一直被历代史学家视为正史,涵盖了上自黄帝下至崇祯年间的所有历史事件,其篇幅之浩瀚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大约4000万字,堪称古代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不过,从今年开始,二十四史的称呼可能要改一改了。新增加的这一部史书,既不是《新元史》,也不是《清史稿》,而是史学家们翘首以盼近百年时间的《清史》。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抢救挖掘清朝历史文化遗产,对每一个现代史学家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重任。在著名历史学家戴逸的主持编撰下,这部史学旷世巨著在今年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这不得不说是史学界近百年来最令人激动的一刻。

1920年,清末民初学者柯劭忞在《元史》的基础上,花了30年的时间编撰出了一本《新元史》,徐世昌认为应当将此书列入正史,于是就出现了二十五史的说法。几年后,由赵尔巽主编、柯劭忞总成的《清史稿》面世,又有学者认为应当以《清史稿》代替《新元史》加入二十四史。无论是加入《新元史》或者《清史稿》的二十五史,还是把这两部史书都算进去二十六史,都没有得到史学家的认同。因为在史学家眼中看来,《新元史》和《清史稿》都有其各自的缺点,无法与其他二十四史相提并论。确切地说,《新元史》并不能算是官修史书,它应该算是私修史书,因为此书是作者柯劭忞在《元史》的基础上独力编撰出来的。而且,在有《元史》珠玉在前的情况下,再将《新元史》加入二十四史,可以说是毫无必要。而《清史稿》虽然是官修史书,出自于民国清史馆,可《清史稿》并未定稿,其中的疏漏之处较多,倘若将其列入二十四史中,并不是史学家愿意看到的。

在二十四史中,篇幅规模最大的是《宋史》,达到了惊人的500万字。其次是《明史》,字数达到了280余万字。这两部史书都先后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尤其是《明史》,更是前后花费了百年时间才编撰完成。而《清史》的规模,比《宋史》还要庞大7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除了因为《清史》的史料更加详实之外,还因为《清史》的体裁采用的是白话文而非文言文。

二十四史都是由文言文写成的,为何《清史》用的却是白话文呢?这其实也是当代史学家的无奈之举。根据《清史》主编戴逸在《清史编撰体裁体例讨论集》中公开的原因,《清史》之所以弃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是因为现在历史专家们的水平太差,没有能力以文言文的体裁完成这部旷世巨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向阳文思书屋 | 观察,思考,品悟 | 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