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闻民间存在地区纷争和纠缠关系,但没想到网上互争互吵的戾气如此之重,有时只是平淡陈述一件事实,却招致很多的人争吵攻击。
这些地域纷争很多地方都有,比如上海和杭州的商业竞争,比如苏州和南京争省内第一,比如青岛和济南争省内第一,比如洛阳和西安争古都 ,比如洛阳和菏泽争牡丹,比如洛阳和郑州争少林寺,比如开封和郑州争省会、争河南大学,比如南阳和襄阳争诸葛亮、争合西铁路,比如襄阳和十堰争铁路 ,如此等等。纷争中又出现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现象,面对陕西、河南之争,陕西和山东做朋友,面对南阳和襄阳之争,襄阳和信阳做朋友,面对襄阳、十堰之争,十堰和南阳做朋友……
争辩是不怕的,所谓理越辩越明,但是如果上升到人身攻击就不对了。网络信息传递快,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成群的人互黑互相攻击,就很不好了。
思考这些纷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移动互联时代,释放了前所未有的网民红利。上网不再是坐办公室敲电脑人的专利,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手机人手一部,每个人都成为发声的节点,都能被更多人听到看到。而网民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非黑即白“二极管”式思维的人,当然由于网民太多也不能苛求人人都有辩证思维,况且人人也都有自己的角度。
二、体现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人们对发展和富裕的渴求,即所谓“利益之争”。由于资源有限,发展中难免存在利益之争,彼此觉得对方抢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物质贫乏时代,人们可能为了一块“饼”而发生争执,但如果家家鸡鸭鱼肉,谁还在乎一块“饼”,如果户户有汽车,谁还在乎一辆自行车。
三、体现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期望自己的被别人尊重,被别人看好,即所谓“争面子”、“意气之争”。很多国人都是既自卑又自负的矛盾体,骨子里不够自信,渴望被肯定,同时又高傲自负,有时觉得别人的月亮圆、空气香,有时又觉得应该万国来朝。渴望被尊重没错,同时也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会换来别人的尊重。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该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短处,也应该了解自己的不足。自信而不自卑或自负,相互尊重友好。
四、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流量密码”,拿腔作调搭戏台,信息流动机制也推波助澜。人们爱争论、爱猎奇,否则就太寂静了。还是希望网上能更多传递的友好和有价值的东西。
总之,一方面要认识到谩骂攻击是不好的,同时也不能过于求全责备,还是呼吁人们,如果有不同意见或想法,心态放平和一点,温和一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可以辩论,但请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