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视频电话中小孩总说害怕鬼,我突然想给小孩讲讲中学课本上学过的《宋定伯捉鬼》,一个斗智斗勇战胜鬼的故事,但是当我先做些准备工作、温习这个故事的时候,却发现了是否适合跟小孩子讲需要打上一个疑问号了。
这个著名的《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是出自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用现在通俗的语言描述如下:
古时候南阳地区有一个人叫宋定伯,有一天赶夜路碰到了鬼。宋定伯问对方是谁,鬼说:“我是鬼,你又是谁?”,宋定伯便撒谎说:“我也是鬼”。鬼问宋定伯要去哪里,宋定伯说要去宛地的集市去,鬼说也要去那里,于是顺路同行。一块走了几里路之后,鬼说这样赶路又累又没效率,要不我们轮流相互背着赶路吧,宋定伯表示同意,于是鬼先背着宋走了几里路,鬼质疑宋为什么这么重,到底是不是鬼,宋定伯便说自己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鬼就信了。等换宋背鬼赶路,只觉得鬼轻飘飘的没什么重量。如此来回轮换几回,鬼也没有怀疑,宋又问鬼,我刚死,不知道鬼就怕什么东西,鬼回答说害怕人的唾液。经过一条河,鬼先过去,渡水了然无声,宋定伯过时,发出哗哗的声响,鬼又质疑问怎么这么大声音,宋定伯再次解释说是因为刚死,还不习惯怎么渡水,鬼听了解释,依然相信了。等快到宛地集市,宋定伯把鬼背到肩上紧紧地抓住,鬼大叫,恳求放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到了集市,天已快亮,将鬼放下,鬼变成了一只羊。于是宋在集市上卖了羊,得到一千五百文钱,担心鬼再变化,朝羊狠狠吐了唾沫,然后转身离去。
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用胆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的话,故事中本来作为邪恶势力代表的鬼,却显得很傻很天真也很可怜,对宋定伯一片赤诚,掏心掏肺,中间也稍稍怀疑过宋定伯,但听他解释之后,便选择相信他。而被人称为机智勇敢的宋定伯,却自始至终皆是谎言以对,虽然为了自身安全也情有可原,但最后明明可以和平分手,却选择出卖鬼换取利益,有时候,人心难测,比鬼可怕多了!
附文言文故事原文: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