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要是能恢复以前的“名”“字”“号”文化传统该有多好?

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人想改名而又难改名的现象。小时候也不知道,等长大一些,发现父母起的名字不尽如人意,可是想改名的时候,想想各种证件修改带来的麻烦,又望而却步。可能一部分人便将就着叫原来的名字。这时候想想古人的“名”“字”“号”制度,看来不仅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反而是一件优秀的文化传统,真的好希望能够恢复啊!

古代起名讲究“名”“字”“号”,“名”为幼时父母所起,供长辈呼唤,“字”是自己长大到了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起的,“号”是自己起的或者别人赠的,自己起的可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趣味。

举一些例子,比如跻身世界文化名人的屈原,名平,字原;比如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比如爱哭的刘皇叔刘备,名备,字玄德;比如一代枭雄曹操,名操,字孟德。近代一些的,比如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比如老蒋,名中正,字介石。

可能有人说,身份证上带上“名”“字”“号”,管理起来岂不麻烦?可是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证件,人们不厌其烦地登记信息,这些不都挺麻烦的吗?况且人们生活中,包括QQ号等各种账号,人们起各种名称、昵称,也都乐此不疲。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增加两项名称信息也不算什么。

外国人的人名,完整的往往有三段,Family Name(或Last Name)家族名称对应我们的姓,First Name对应我们的名,同时还保留一个中间名Middle Name,而我们的姓名则没有保留这种扩展性。

20171101_214049

据称一代猴王六小龄童因为工作需要,被特批允许有两个身份证,一个是章金莱,一个是六小龄童,如果有了名字号,是不是就可以在“号”上填上“六小龄童”就行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静动花开 | 观风卷云舒,品人生百味,修心底莲开。文思向阳书屋 | 首页 | 返回顶部